席音波生活事業 SHINE BORN
  • Home
  • ABOUT
  • PRODUCTS
    • 晶萃霜
    • 晶萃墨泥
    • 彩光頻率晶油
    • 石墨烯極透水光燈泡面膜
    • 超導微晶煥活噴霧(神仙水)
    • 花沐高頻香浴乳
  • 質感生活
  • Contact
  • 療癒專欄
    • 你不是懶,而是能量低
    • 你怎麼想,你就會怎麼感覺
    • 透過看見別人,我們可以看見自己
    • 眼睛的心靈語言
    • 阿育吠陀與中醫五行的對應
    • ​喉嚨緊繃的心靈語言:理解內心訊號與自我調節的智慧
    •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
    • 憤怒源於內在的無助
    • 抗拒改變的覺察
    • 如何判斷脈輪失衡?不同脈輪代表的意義。
    • 脈輪食療與水晶、花朵對照表
    • 8種與心理情緒有關的癌症
    • 不可不知的腎上腺疲勞症候群
    • 不敢表達情緒的你到底怎麼了
    • 父母與孩子的安全型依附關係
    • 拖延其實是一種心理綜合症
    • 討厭被已讀不回的心理因素
  • 常見問題

《你不是懶,而是能量低》好書共讀

圖片
當我閱讀《你不是懶,而是能量低》(You’re Not Lazy, You’re Just Low on Energy)這本書時,感受到的是一種對「人性疲憊」極為溫柔而深刻的理解。
書中拋開了責備與標籤,帶領我們看見「懶惰」其實往往不是性格缺陷,而是長期能量失衡的表現。

在你認識的人當中,是否也有喜歡拖延、做事溫吞的人呢?
甚至你會不會感覺自己就是這類人,並時常因為「動不起來」而自責?

其實這些人往往背負著過度內耗、情緒壓抑與無形壓力所導致的低能量狀態。
這本書不只是勸人休息或正向思考,而是深入探討身體、心理、生活節奏三者之間的能量循環。

​它提醒我們:「低能量狀態,是身體在說話」,而非意志力的崩潰。
​對於心理工作者而言,這本書提供了一種新的切入角度,協助我們陪伴個案從自我責備轉向自我關照,也提醒我們自己──要好好照顧內在能量,才能走得長遠而不耗損。
以下是我歸類的書中10大重點解析:
1、能量管理比時間管理更重要
 • 我們的生活不是因為時間不夠,而是能量不足。提升能量的質量和分配比僅僅管理時間更有效。
 • 高效能人士的秘訣在於優化能量來源,而非延長工作時間。

──如果沒有動力,怎麼有辦法用清晰的腦袋和明確的節奏處理事情呢?
 
2、找出能量消耗的真正原因
 • 能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可能是身體疲憊、心理壓力或情感匱乏。
 • 作者提到,很多人誤以為自己懶散,其實只是過度勞累或未能及時恢復。

──覺察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讓你極度耗能的呢?
 
3、建立高效能量補充系統
按照個人生活節奏規劃「能量恢復儀式」,例如:
 • 固定的運動習慣
 • 短暫的正念冥想
 • 提供心靈支持的社交活動
 
4、控制「能量漏斗」
 一些生活中的習慣或行為會讓能量流失,例如:
 • 長時間盯著手機
 • 不健康的人際關係 (控制、情緒勒索、羞辱、忽略、討好、妥協、競爭...)
 • 過度多任務處理
 • 應辨識並修補能量的流失點,優化精力分配

──問自己:如果這一天只能專注處理三件事情,你會選擇哪三件?
 
5、聆聽身體的「能量信號」
 • 身體會通過疲倦、焦慮等訊號提醒我們調整作息或環境
 • 忽視這些信號會進一步降低能量,導致倦怠甚至健康問題
 
──當能量低下時,很多人會下意識透過「刺激神經系統」的方式來提振注意力與精神,但這些方法多半只是短暫補償,並沒有真正補回流失的能量。
以下是幾個常見例子:

• 喝咖啡、能量飲料 → 利用咖啡因刺激中樞神經,短暫提升專注力與清醒感
• 滑手機、看短影音 → 利用資訊轟炸與多巴胺刺激,轉移疲憊感、讓大腦暫時「興奮」
• 吃重口味或高糖食物 → 透過糖分或鹽分刺激味蕾,快速提升血糖與快感,提振情緒
• 聽很吵的音樂或追劇 → 利用聲音與畫面的強度刺激,讓大腦「被喚醒」來對抗困倦
• 拖延正事、做「比較簡單但有回饋」的事 →譬如開始整理房間、洗碗、回訊息,讓大腦有完成感以維持活躍
• 突然安排出門或社交 → 透過外部變化刺激(光線、人群、互動)來擺脫內部的沉重與疲憊
 
其實,身體「需要休息」的訊息很明確,卻很容易被忽略。
 
6、平衡身體四大能量來源
作者強調的四大能量來源是:
1. 身體能量:透過睡眠、飲食、運動補充體力。
2. 情感能量:與正面情緒的人或活動互動。
3. 精神能量:專注於意義深遠的事情。
4. 靈性能量:追求自我價值和存在的目的感。
 
7、打造「能量富足」的環境
外部環境對能量影響巨大,應打造一個支持身心健康的空間:
 • 簡化生活,減少不必要的雜物或任務。
 • 營造讓人放鬆的環境,例如清新空氣、自然光。
 
8、適應「能量波動」
 • 人的能量並非穩定不變,而是隨著時間、情緒或生理週期波動。
 • 學會根據能量高低調整行動計劃,避免在低能量時強行完成高負荷任務。
 
9、「懶」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
 • 懶散可能是身體向大腦發出的求救訊號,提醒需要休息或調整目標。
 • 不要責怪自己,而是學會從懶散中找到調整方向,逐步恢復能量。
 
10、能量投資回報法則
把時間和精力投資在能夠帶來正向回報的活動中,例如:
 • 學習新技能帶來成就感。
 • 健康飲食和規律運動帶來長期精力提升。
 • 避免過多分散能量在無意義或消耗性的事情上。
這本書的核心觀念是:「你不是問題的來源,能量才是問題的核心。」
透過理解能量管理和修復方法,可以幫助我們擺脫倦怠,重新掌握生活的主動權。
更重要的是,它能夠讓我們更有效的覺察自己、正視自我內在狀態與需求,避免無意識的自我攻擊。

更多文章
SHINE BORN LIVING
  • Home
  • ABOUT
  • PRODUCTS
    • 晶萃霜
    • 晶萃墨泥
    • 彩光頻率晶油
    • 石墨烯極透水光燈泡面膜
    • 超導微晶煥活噴霧(神仙水)
    • 花沐高頻香浴乳
  • 質感生活
  • Contact
  • 療癒專欄
    • 你不是懶,而是能量低
    • 你怎麼想,你就會怎麼感覺
    • 透過看見別人,我們可以看見自己
    • 眼睛的心靈語言
    • 阿育吠陀與中醫五行的對應
    • ​喉嚨緊繃的心靈語言:理解內心訊號與自我調節的智慧
    •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
    • 憤怒源於內在的無助
    • 抗拒改變的覺察
    • 如何判斷脈輪失衡?不同脈輪代表的意義。
    • 脈輪食療與水晶、花朵對照表
    • 8種與心理情緒有關的癌症
    • 不可不知的腎上腺疲勞症候群
    • 不敢表達情緒的你到底怎麼了
    • 父母與孩子的安全型依附關係
    • 拖延其實是一種心理綜合症
    • 討厭被已讀不回的心理因素
  • 常見問題